如果有1所幼兒園,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好好玩、玩得開心」,你願意送孩子進去嗎?這可不是開玩笑,德國人相信,快樂的孩子不一定學得最快,卻有可能是最後學得最好的那1個。因此,德國幼兒園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怎麼玩。

快樂的孩子學得好 老師首要任務:孩子好好玩、玩得開心
德國漢堡市雙語幼兒園教師兼教學組長莊琳君,獲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育碩士。來自台灣的她擁有台灣7年、德國3年的幼兒園教師經驗。最近她將台德兩地共10年的幼兒園教學經驗,寫成「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書。
台灣教育標榜「寓教於樂」,為幼兒設計遊戲,往往是為了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莊琳君進入德國幼兒園,卻發現老師不必寫教案、設計遊戲,首要任務是「觀察孩子」。老師必須學習細心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滿足他的求知欲。
「比起學了多少字彙,德國父母更重視孩子玩得開不開心。」德國幼兒園認為,過早或過度讓孩子學習讀寫,不給孩子充分的玩樂時間,反而會削減孩子一生的學習力。
台灣父母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在孩子應探索玩樂的年紀,讓他們忙著學東學西,功課滿到連發呆的時間都沒有。到德國後的莊琳君常思索,「台灣幼兒園給予孩子的到底是『教育』或是『學科訓練』? 」
德國父母不擔心孩子的「聽說讀寫」輸在起跑點,唯一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是社交能力。德國小孩兩歲便要開始「遊戲約會(play date)」,5歲便要同學家開趴過夜,體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
台灣教育標榜「寓教於樂」,為幼兒設計遊戲,往往是為了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莊琳君進入德國幼兒園,卻發現老師不必寫教案、設計遊戲,首要任務是「觀察孩子」。老師必須學習細心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滿足他的求知欲。
「比起學了多少字彙,德國父母更重視孩子玩得開不開心。」德國幼兒園認為,過早或過度讓孩子學習讀寫,不給孩子充分的玩樂時間,反而會削減孩子一生的學習力。
台灣父母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在孩子應探索玩樂的年紀,讓他們忙著學東學西,功課滿到連發呆的時間都沒有。到德國後的莊琳君常思索,「台灣幼兒園給予孩子的到底是『教育』或是『學科訓練』? 」
德國父母不擔心孩子的「聽說讀寫」輸在起跑點,唯一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是社交能力。德國小孩兩歲便要開始「遊戲約會(play date)」,5歲便要同學家開趴過夜,體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
自理能力也是幼兒園教育重要的一環。
德國幼兒園的戶外教學不是走路就是搭交通工具,4歲就讓孩子練習過馬路。當台灣父母認為幼兒單獨過馬路太危險,德國父母卻認為「孩子沒學會自己過馬路,才叫危險」。
德國人以守時聞名。原來,幼兒園便有嚴格規定,要求孩子9點前進學校。如果遲到,9點半還有一次進門機會,31分便閉上大門,不再接受遲到的孩子。曾有父母不諒解老師的不肯通融,講了一句「因為你沒有孩子,所以不了解」。園長知道後立刻要父母道歉,用行動支持老師。
德國人以守時聞名。原來,幼兒園便有嚴格規定,要求孩子9點前進學校。如果遲到,9點半還有一次進門機會,31分便閉上大門,不再接受遲到的孩子。曾有父母不諒解老師的不肯通融,講了一句「因為你沒有孩子,所以不了解」。園長知道後立刻要父母道歉,用行動支持老師。
全文轉自UDN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