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安全睡眠指引_1
不時在新聞或社群媒體中看到有嬰幼兒在睡夢中猝死或窒息的傷痛消息,為了避免這些憾事一再發生,了解更多相關的醫學知識,來聽聽小兒科醫師達特黃的分享~
  2016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的兒科醫學會剛剛落幕。今年的主題剛好配合美國兒童安全睡眠協會(該協會為推廣避免嬰兒猝死症所成立,由美國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主導)20週年慶,自從1994年開始推廣「嬰兒仰躺睡眠以來,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的發生率從1993年到2010年間下降了超過60%,可以說成效卓著。

  今年的兒科醫學會來了一個特別來賓Dr Hanky,他本身是一個小兒心臟科醫師,但是他到會場並不是以醫師身份來做學術演講,而是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來發表演說,因為他的小孩Charlie在16年前和他在沙發上一起睡著了而發生SIDS。之後他便努力的推廣安全睡眠,成立基金會,而他也又養育了一對健康的兒女。
  影片中有介紹許多安全睡眠的環境條件,這邊我幫大家再整理一下重點,用以下這張圖來總結:
圖中提到的要點,就是安全睡眠指引的精華部分,爸爸媽媽們大家趕快檢查一下,目前寶寶的睡覺環境,有沒有完全符合上面這張圖呢?這邊稍微針對「適當包覆」這點說明一下,這裡指的是不要過度包裹,太過悶熱也可能會增加嬰兒猝死的機率,所以適當的溫度調節也是很重要的!
  其他在2016的指引裡面有幾點很重要,這邊再另外提出來討論一下:

懷孕及生產後避免接觸二手菸

  二手菸不但對胎兒生長會有影響,在出生後接觸二手菸也會大大增加過敏疾病的發生率,而且二手菸裡的物質可以透過表觀基因的調控(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HAT)影響生殖細胞,讓這個過敏調節失控機制再傳給下一代,當然也已經證實和嬰兒猝死症是正相關的。研究指出暴露在吸菸環境之中,呼吸道黏膜清除病毒的能力會下降,因此可能提高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另外香菸之中的物質也會誘發呼吸道發炎,在許多嬰兒猝死的病例中發現體內的發炎前趨化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都有升高的情形,過度的發炎對呼吸道反而是一種傷害,因此很有可能是造成嬰兒猝死的原因。

依照建議時程接種疫苗

  許多感染也是造成嬰兒猝死的危險因子,例如早產兒如果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是有可能導致嬰兒呼吸困難和缺氧的狀況;而百日咳感染也會造成嬰兒嚴重咳嗽,進而導致嗆奶或缺氧。因此按時接種疫苗已經在流行病學上被證實和預防嬰兒猝死是相關的。
依照建議時程接種疫苗

包巾包覆並不能有效預防嬰兒猝死症

使用包巾包覆嬰兒目前是沒有實證證明可以'預防猝死'。但是適當正確的使用包巾可以有效安撫嬰兒並促進睡眠的。因此使用包巾仍然要遵守安全睡眠指引裡面的建議,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下肢包裹要預留空間讓寶寶的腳可以自由伸縮,不要拉直下肢作固定式的包覆。根據美國小兒骨科研究指出,下肢伸直式的固定包覆會增加髖關節脫臼的機會(hip dislocation),下面是正確包覆的影片示範 (可以快轉到2:19處,有示範三種不同包法,請注意髖關節以下都是呈現放鬆的自然姿勢):
影片來源: 國際髖關節發展不良組織–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

不要使用市售的頭形枕或固定器

  要讓頭型好看真是中外父母皆然,但是這些標榜讓頭形漂亮的產品其實都暗藏危險。高度不適當的頭枕可能會增加嬰兒頸椎壓力,同時中間低兩邊高的形狀也可能在寶寶轉頭或側睡時悶住口鼻。為了頭形漂亮而增加危險實在是划不來啊,更何況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達成目標,而且這個方法也被寫入安全睡眠指引建議中喔!

嬰兒清醒時儘量在旁邊看護著讓他趴著遊玩,不但幫助發展而且可以預防睡姿引起的扁頭

  TUMMY TIME中文翻譯大概就是趴著玩,為什麼這件事會被寫入建議呢?首先趴著的時候寶寶會想要抬頭,這個訓練可以增加脖子肌肉力量,對於萬一發生被床上物品阻塞呼吸道的情形時寶寶自行脫困的能力是有幫助的;另外經常趴著遊玩可以預防仰睡造成的頭型塌扁(posterior positional plagiocephaly),所以美國小兒科非常推薦增加趴著玩的時間。
趴式遊玩
嬰幼兒安全睡眠指引_2

結論

  雖然安全睡眠的知識和建議已經推廣這麼多年了,嬰兒猝死的案例還是時有所聞。研究顯示發生窒息以及絞勒的事件比例在出生前三個月達到高峰,接這第二高峰落在3~6個月大,6個月以上的比例就下降很多(圖示)。目前的醫學研究還不能完全了解嬰兒猝死的主要原因和機制,但是就目前所知安全的睡眠環境是確實有效的預防方式。所以請大家務必要隨時注意6個月以下嬰兒的睡眠環境。

來源: 達特黃的碎碎念:嬰幼兒安全的睡眠—2016美國兒科醫學會安全睡眠指引